《纽约图书馆》将观众带到了世界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的幕后,这个图书馆是一个包容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平台,每年接待1800万读者,线上访客3200万人。在曼哈顿、布朗克斯、斯坦顿岛地区散布着92个图书馆分部,致力于为这个复杂而繁华的大都市的所有居民提供资源。影片审视了这个传奇机构是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适应数字化革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是多面的,从位于第五大道的庄严宏伟的总部到分布在城区的各个分部,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项目和目标群体。图书馆的功能远不止借书,而纽约公共图书馆通过讲座、社区工作、为孩子而设的工作坊以及为找工作的人而设的培训课程,造福所有人。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图书馆是如何用书、音乐会、讲座、课程等多种方式教化读者,激发学习兴趣、传播知识并巩固社区联系。
睾酮一直被认为是荷尔蒙中的坏人。我们回顾了睾酮控制男性的神话。睾丸激素代表健康、性欲、长生不老药,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激素。睾丸激素过剩的男人喜欢冒险,自私,有攻击性倾向。今天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很差。但是,它的实质是真的让人变得好斗,还是促进了社会行为?这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提出的疑问。国际知名的研究人员解释了这种激素是如何微妙地发挥作用的。“激素控制”这个词需要重新评估。与动物世界不同,“睾丸激素使人具有攻击性”这一说法在人类中无法得到证实。
2013年票房大卖的流浪动物电影续篇。
《美人计》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丹尼斯·卡斯珀特(又名德索·道格)从臭名昭著的德国说唱歌手到ISIS招募员的历程。导演克里斯·穆卡贝尔(执导过《密码》、《Gaga Five Foot Two》)讲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层层交织,涵盖了阿拉伯/穆斯林群体的代表性,以及好莱坞电影公司与美国军方之间的循环关系。影片探讨了宣传、招募和娱乐文化的软实力,并穿插了卡斯珀特与负责调查他的FBI翻译之间的一段恋情。
柏林常以一种富有亚文化的形象示人,西柏林的酷儿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面。这里不仅有活跃的派对文化、性别的多样性,更产生了种独具特色的俱乐部。此外,同性恋博物馆、艾滋病援助组织和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等各类与之相关的组织和活动纷纷在此建立阵地。事实上,酷儿文化在柏林的诞生与发展 并不顺利:1969年之前,同性恋会被政府抓捕和定罪。但西柏林的同志群体依然顽强存活,把这座城市发展成属于同志群体的大都市。七十年代末,西柏林迎来性自由、政治自由和社会融合的高潮时代;但辉煌之下,侵袭全球的艾滋病也让酷儿文化蒙上一层阴影。该片将镜头对准西柏林的同志群体,记录他们从二战后到柏林墙倒塌前的生活。包括政治活动家、俱乐部经营者、音乐家、时装设计师等各类群体描绘了种种历史事件的生动场面。影片同时也公开了罕见档案材料,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西柏林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小易甫字幕组)
黑洞是我们所知的极限。为了探索这一知识的边界,事件视界望远镜将世界各地的天文台连接起来,模拟一个地球大小的仪器。借助这一工具,团队追踪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照片,并于2019年4月将这张图像分享给了数十亿人。与此同时,霍金和他的团队正在探究理论物理学的核心——黑洞悖论——即使在如此巨大的时空扭曲中,预测定律是否仍然有效?将两者交织在一起的是第三条线索,它以富有表现力的动画展现了哲学和探索性。《边缘》是关于最高水平的科学实践,一部将观察、理论和哲学相结合,以理解这些最神秘物体的电影。
这部沉浸式电影根据东田直树的著作改编,探索了世界各地无法说话的自闭症患者的经历。
当世界被大火吞噬时,您会去哪儿?当前所未有的大火成为家常便饭时,您又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围绕着東京审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本片除了讲述过程外, 更重要的还是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疑问, 如事后法问题, 战争罪的有無, 以及个人辩护和国家辩护的选择和远东国际法庭战犯的选择标准及其幕後秘辛等. 一些问题如天皇是否有罪, 事后法等问题甚至至今仍然存在争论, 另外通过本片影像的翔实记录, 也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实, 如满州国皇帝溥仪曾经在法庭上做伪证, 以及日本战后一度出现的反天皇言论是如此大胆等~另外也许是年代的关系, 这部 1980 年代拍摄的纪录片可能受到是当年左派运动的影响, 全片不时透出恶心的反美主义的倾向, 而又因为当年资料解密程度不够, 部分细节与最近看到的 NHK 東京审判纪录片的分析有所出入, 一方面是对天皇等国体的批评的展现十分大胆, 但另一方面又有隐隐的民族主义, 对对被告写下無罪的少数派判决的帕尔法官观点的部分引用等等都有不公正之嫌
布魯斯維蘭奇這樣定義自己撰寫劇本時的心態:『幫好萊塢明星寫劇本時就像是在幫他們設計戲服一般,每個人的身材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適合的設計,適合的顏色,所以在劇本的撰寫上也是一樣,得考量他們的態度,並且找到適合他們態度的話語。』幽默風趣的布魯斯維蘭奇,廣受好萊塢巨星與各類傳媒體人士所喜愛,因為他巧思撰寫的台詞與腳本,能在各種活動與典禮上增添不少畫龍點睛的氣氛,如果您還不認識布魯斯,那只要知道許多的頒獎典禮上的台詞或腳本幾乎都是他寫的,包括奧斯卡、東尼獎、艾美獎,相信您對這部布魯斯維蘭奇的紀錄片一定充滿好奇。
迄今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流行,从伦敦到纽约,从东京到新加坡,从北京到巴黎以及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思考与讨论:人类能够战胜这场世纪瘟疫吗?人类应当从中汲取何种经验和教训?本节目广泛对话亲身参与和敏锐观察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们。他们有努力保护人类免受病毒伤害的医生、志愿者和科学家,有居家隔离长达数月的武汉市民,有不知疲倦为全球运输医疗品的企业家,也有享誉世界的政治学者、经济学者和艺术家。他们虽经历不同,却都试图从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中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阿南德是一位现代印度瑜伽修行者和大师,他邀请他的学生亚当和他一起骑摩托车穿越印度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这些山路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道路之一,但亚当在出发前两周才学会骑车。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设法组建了一支由七名摩托车手组成的队伍,共同踏上这趟终生难忘的旅程。阿南德带领我们,他背负着吠陀预言的重担,预言他将在二十多岁时死于一场事故。如今,他已年届三十,却依然以“唯有死去的人,才能真正活着”的智慧,勇敢地引领我们。